重温历史 砥砺前行
——华南师范大学建校 85 周年版画纪念品观后
刘伟林

重温历史,砥砺前行
采访合影 (左起依次为林命侠、徐霖贤、刘伟林、肖映河)
在我校建校 85 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,美术学院青年老师肖映河,就他创作的版画纪念品的历史沿革和底蕴采访了我(刘伟林)和徐霖贤教授。
我 1964 年于中山大学毕业分配到华南师院,至今历时 54 年,也算是个老华
师了。徐霖贤教授于 1953 年入读华师外语系,历时 65 年,是华师的元老(同期就读而在华师工作的还有原校长管林教授,文学院陈其光教授和党委梁国熙副书记),是华师的建设者和历史见证者。当我和徐教授见到小肖创作的版画系列时, 真是激情荡漾,思绪万千。
肖映河的版画,选取了典型的华师的老建筑和新建筑,颇具标志性,它很好地描绘了华师的沿革和建设发展的历史。
首先走入眼帘的是学校的正校门(图一)。
(图一华南师范大学正门)
现在是新校门,原正门延用至 2003 年,后因中山大道建设 BRT 快速路而改建,新正门虽比原正门后退了 10 多米,但仍保持原有的风貌。正门踏实、厚重、不张扬、不“现代”,但它正表现出了作为师范大学的特色。从正门向前行走就见到新课室大楼(图二)。
(图二第一课室大楼)
1957 年曾建成第一课室大楼,为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,2003 年 9 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新教学大楼。从教学大楼由南向北前行,就见到旧行政办公楼(图三)。
(图三旧行政办公楼)
此楼曾拟作李宗仁临时总统府而建造,从 1951 年起至 1995 年以前,用作华南师范学院办公楼,1996 年在原地建设并投入使用学校现行政办公大楼(图四)。
(图四现行政大楼)
在行政办公楼的北面通向学校西门的校道旁,便是西湖景区(图五)。
(图五原西湖景区)
西湖有桃李亭,亭立湖心,如诗如画。亭子两边的四根柱子上有两副挂联:
“千教万教教人求真,千学万学学做真人”,“捧着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”(陶行知语)。此外西湖有拱桥,有拱门,有绿廊,显得空灵而安静,是读书和休憩的好去处,可惜现在已不复存在了。如果说老华师的典型林荫道,那就是正门的林荫道了(图六)。
(图六正门林荫道)
从入正门右拐,即现在北靠华师大厦酒店,南近数学科学学院处,就是老华师的两边种满木麻黄树林荫道了,徐霖贤教授回忆说,他当时还参加过种植木麻黄树的劳动呢。当时的感觉是,漫步在这林荫道中,仿佛是在绿色隧道中穿行。在行政办公楼的东面,就是从1996 年起新建的中心文化广场。其标志性建筑就是孔子及其学生颜回、子路的巨型全身像了(图七)。
(图七孔子和学生像)
不管校内师生及校外来访的客人,来到文化广场,必到孔子雕像前拍照留念。因为它集中地体现了华南师大秉承了“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的师范大学办学宗旨和特色。版画还刻制了大学城校区的景观(图八),它又从一个角度集中地体现了华南师大各项建设的发展。
(图八大学城校区)
总之,肖映河为华南师大建校85 周年而创作的版画作品,很好地概括了我校筚路蓝缕,建设发展的历程,题材典型,内涵丰富,会给读者观众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。经过85 年的建设发展,现在,我校已经成为国内知名的“一流学科”和“高水平大学”建设大学。在新时代,重温历史,鼎新革旧,砥砺前行, 华南师范大学必定会获得更好的成绩,取得更大的发展,向“世界一流大学”迈进!
作者简介:
刘伟林(1939-),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,原华南师范大学学报主编。现华南师范大学老教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。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。
徐霖贤(1935-),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教授,原华南师范大学外语系主任。现华南师范大学老教授协会顾问。
编辑:林命侠,华南师范大学科教培训中心招生办主任。
华南师范大学校庆纪念版画制作过程:
1、刻版,通过草图手工刻制
2、腐蚀,通过硝酸进行第一次腐蚀
3、飞尘,利用松香做明暗处理,第二次腐蚀
4、修版,刮出版面的明暗效果
5、上墨,最终修改完成后将油墨刮上版
6、印刷,通过铜版机印刷
7、签版,在作品上签名和版次
8、装裱,完成最后工序
创作团队简介:
肖映河: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,作品多次参加省级及全国性展览并获奖,现为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。
参与成员:
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:冯璇(组长、研究生)、李仁峰、邱毅、林依婷、李林芳、蔡妙燕、雷丽洁、黄惠美、黄楚莹、麦洁薇、张琳、江天标、刘建。
创作团队合影